新闻中心

news

【媒体聚焦】九旬老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家属手写感谢信点赞医护人员

发布时间:2025-11-17


“我母亲九十六岁高龄,没想到能救回来,是重医附属璧山医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太感谢你们了。”10月23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到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手写感谢信,写信人石先生以真挚的笔触,讲述了其96岁母亲从生命垂危到康复出院的救治经历,字里行间满溢对医院及心血管内科团队深深的感激。


图片







10月8日傍晚时分,璧泉街道团堡社区居民朱女士突发重病,生命陷入垂危状态。家属发现后以为老人已无生命体征,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着手准备后事。就在大家悲痛欲绝之际,老人的孙子突然发现奶奶的脚还在轻微活动,于是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120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调度院前急救团队赶往老人家中。急救人员到达后,迅速对老人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同时第一时间将老人的病情实时传递至院内。救护车抵达医院后,老人被迅速转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随即开展紧急会诊。当时,老人已呈嗜睡状态、呼吸微弱,结合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衰呼吸衰竭,病情较为危重。医护人员一边将老人转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区实施精准治疗,一边坦诚与家属沟通,告知其病情的严重性,让家属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老人的病情出现转机:入院第二天,老人已能少量进食;第三天,意识状态明显改善,转入普通病房后,还能准确叫出前来探望的亲友名字,让家属们欣喜不已。不料,老人因见到众多亲友情绪较为激动,再次陷入昏迷。医护团队当即启动应急处置,将老人再次转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区。


经过进一步治疗,老人病情稳定后再次转入普通病房,此时已能正常进食、清晰交流。在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症状持续改善。经全面评估,老人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出院。出院时,老人精神矍铄,还笑着说要努力向百岁目标奋斗。


图片


“从‘死亡边缘’上把老人抢回来,靠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依托于医院党建引领下的责任担当和团队协作。”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于长青说。


据了解,成立于2020年1月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3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多次获评医院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获评重庆市公立医院示范党支部。支部以“不忘初心 以心暖心”为品牌,以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等学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护团队。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青少年患者,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节假日,团队始终24小时待命,全力救治危重患者。


此次96岁老人的成功救治,正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多学科协同救治的生动缩影。石先生在感谢信中动情地写道:“母亲的第二次生命,是医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成果,也是心血管内科团队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的见证。这样一支有担当、有温度的医疗队伍,让我们全家无比感激!”


一封手写感谢信,承载着患者家属的满满敬意,更彰显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医院将继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用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