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点赞璧医】荣誉加身载佳绩,面面锦旗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5-10-09


我院药学部在2025年全国医院药学科普视频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图片


图片


2025年9月20日,由《中国药房》网络版编辑部、杭州市医学会、宁波市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医院药学科普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研讨会暨《中国药房》网络版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我院药学部科普团队何松创作报送的作品《何首乌予你肝胆祥兆》在“全国医院药学科普视频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作品用“段子式”短剧把晦涩的中医药知识抖成包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视频最后使用快板形式将重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印象深刻,真正做到提高公众对何首乌的更多了解,以及正确使用何首乌或含何首乌成分的保健品,减少何首乌相关性肝损伤案例的发生,用科普打开中医,为健康续杯。


此次获奖,既是对我院药学部药学科普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发挥专业所长,创作更多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药学科普作品,让安全用药理念深入人心,让药学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创面修复与烧伤科荣获重庆市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学术年会多项奖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市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承办的重庆市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荣昌区圆满落幕。此次学术年会汇聚了全市烧伤与创面修复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医疗精英,为该领域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通过青年医师论坛比赛、专题探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推广,推动我市创面修复与烧伤学科的发展。


在大会举办的"青年菁英学术报告比赛"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创面修复与烧伤科派出两位医生参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曾李医生凭借《骨膜牵张在下肢缺血性创面治疗的效果》的分享荣获比赛三等奖;荣晓娇医生汇报的《脱细胞异体真皮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获得优胜奖。以及科室医生郭鹏的《股二头肌肌皮瓣联合悬浮床在坐骨结节4期压力性损伤的临床观察》被评为优秀稿件在大会上进行专题发言。


图片


三位医生的分享汇报,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支撑,通过经典临床案例分析,系统展示了其专业的诊疗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报告内容科学严谨、逻辑清晰,均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的获奖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专业素养,也展示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在创面修复与烧伤领域的整体实力。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创面修复与烧伤科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各类创面修复手术,包括骨膜牵张、肌皮瓣、穿支螺旋桨皮瓣等先进技术,在处理复杂难治性创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科室建立了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杨波表示,此次获奖是对科室工作的肯定,也将激励全体医护人员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未来,科室将继续深耕创面修复与烧伤治疗领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片

影像赋能,护技争锋:我院影像护理团队载誉而归

图片


图片


近日,重庆市护理学会第四届影像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影像增强检查静脉输注操作技能比赛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举办。本次年会以“以影赋能,逐光而行”为主旨,聚焦医学影像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前沿方向,邀请市内外知名医院及高校的影像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分享最新学术动态与实践经验。参会者围绕学科创新、技术规范、临床服务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重庆地区影像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影像增强检查静脉输注操作技能比赛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赛事突破传统考核框架,构建“显性技能+隐性素养”双维度评价体系,既检验技术硬实力,又评估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沟通技巧、应急处置等软技能。我院医学影像科护理团队以“凝心聚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参赛,纪霞护士作为代表,操作规范,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出色的应变能力及细腻的人文关怀,赢得评审专家组一致好评,荣获三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纪霞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彰显了我院团队的整体实力与精神风貌。

 

图片
图片


光影共聚,护影同行,此次会议在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学科建设方面实现三大突破。我院医学影像科护理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把共识与经验转化为深耕专业的动力,推动影像护理事业向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影像护理事业迈向新高度。



图片

进修载誉归,护理谱新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我院睡眠心理中心(特需病区)护理负责人孙晓岚结束了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实训基地为期四周的精神专科护士进修学习,载誉归来。此次进修是于8月11日至9月5日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科护士进修培训的重要实践环节,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在多项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全国顶尖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护理理念。在四周的进修学习中,孙晓岚全身心投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她系统学习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治疗方案以及心理干预技巧等专业知识。通过参与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病例讨论和护理查房等活动,她深入了解了精神科护理的工作流程和细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图片
图片


在进修学习的结业考试中,孙晓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在中华护理学会的精神卫生专科健康知识小讲课比赛上海片区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在比赛中,她以生动的案例、清晰的讲解和实用的健康知识,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她在沟通技术考核中也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展示了我院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



图片

我院专硕研究生携手外院同仁在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MGBA创新方案设计挑战赛”中斩获佳绩

图片


图片
图片


9月20日,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举办的“MGBA创新方案设计挑战赛”圆满落幕。我院专硕研究生师雅楠(导师:睡眠心理中心乐发国主任医师)与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985医院神经内科的蒋美玲医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的刘耀医师组成联合战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学术思维与高效的团队协作,最终斩获二等奖,为我院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展现了跨院、跨学科协作下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卓越实力。


此次赛事以“微生物-肠-脑轴(MGBA)”为核心,涵盖病例分析、方案设计、学术答辩三大模块,对参赛者的临床实践转化能力、学术表达能力及团队配合度提出极高要求。备赛期间,作为乐发国导师培养的青年学术力量,师雅楠始终以严谨态度深耕专业,一方面,深度梳理临床工作中积累的抑郁症相关诊疗经验,结合最新MGBA学术进展形成参赛方案;另一方面,与队友间相互沟通磨合,针对比赛环节反复打磨答辩逻辑、优化展示细节,在碰撞中凝聚团队智慧。


图片


作为我院睡眠心理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乐发国教授始终注重研究生临床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双重培养,鼓励学生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学术研究方向。此次获奖,既是参赛选手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我院研究生培养体系成效的生动体现。我院始终坚持临床与学术并重的培养理念,为研究生搭建实践与创新平台,鼓励青年医者走出院门、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在竞争与协作中提升综合素养。

未来,我院将继续支持青年医务工作者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推动跨院、跨领域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为培养更多兼具临床能力与学术潜力的优秀医务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区域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青年力量!








面面锦旗映初心

图片





图片

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

图片


图片


近日,我院老年医学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它承载着患者家属跨越悲痛的深深感激,诉说着一段医患之间至真至善的故事。


逝者刑爷爷,今年68岁,来自新疆。自 2024年初起,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身体不适多次入院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治疗难度极大。尽管病魔来势汹汹,但在我院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里,医护团队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在多次住院期间,老年医学科的医生们每日仔细查房,密切关注老人的病情变化,根据各项指标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力求在有限的条件下,为老人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护士们则承担起了生活照料与心理关怀的重任,她们每天定时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协助老人进行日常活动,哪怕是最细微的需求,也会及时给予回应。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老人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但医护人员始终陪伴在侧,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给予老人及家属鼓励与安慰。


8月31日,老人终因病情过重,在医院病逝。老人的妻子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医院,锦旗上写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家属表示:“在老人患病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感受到了主治医生张医生和老年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敬业。虽然最终没能留住老人,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医护人员给予了他尊重和关怀,让他走得平静而安详,这面锦旗,是我们全家对医护人员最诚挚的感谢。”


老年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接过锦旗,心中满是感慨。科室负责人表示:“对于每一位患者,我们都倾注了全力,希望能为他们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面对生老病死,我们虽有无奈,但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患者家属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护患者健康的信念。”